2019年教學傑出獎

2019年3月29日教學傑出獎初選會議
2019年4月17日教學傑出獎決選會議

 

2019 IEET教學傑出獎得主

(教學傑出獎得主介紹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余志成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
  • 最高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創新工程設計、機械製圖、材料力學等

教學成就事蹟:

  余志成教授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任教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2002年轉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2018年整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教授課程包括實驗設計與品質工程、產品創新與同步設計、創新工程設計、微機電系統導論、材料力學、機械製圖等。余教授致力於教學,不僅費心編寫完整授課課程講義,並積極推動教學創新,包括專案導向學習(PBL)、磨課師教學(MOOCs)、翻轉教學與全英語授課等,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而指導學生也屢屢獲得國內外競賽優勝獎項,其對教學的投入與貢獻,使他榮獲三屆高科大傑出教學獎的肯定。
  余教授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在擔任高科大研發長期間,負責校內創夢工場與創客基地的建置,並推動校內外相關教學活動。更將客座史丹佛大學機械系設計研究中心的經驗,導入到實際課程教學中,經常帶領國內外相關師資培訓與學生創新營隊活動,為培育創新人才貢獻心力。其中連續四年投入高科大與日本熊本大學、韓國東亞大學共同舉辦之國際高端設計營,聯合三校教師團隊,結合設計思考、工程實作與專案導向學習,透過跨國跨領域團隊合作創意發想,不僅訓練學生整合所學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也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成效卓著,該課程已成為高科大國際創新工程教育的典範。

 

呂學展助理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 最高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計算機程式設計、資料探勘、行動裝置程式設計等

教學成就事蹟:

  呂教授自2014年返回母校國立成功大學,投入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的跨領域教學工作,於教學充滿熱情、想法且不遺餘力。在本系負責資訊技術相關課程,包含大學部「計算機概論」、「程式設計」、「行動裝置程式設計」,以及研究所「資料探勘」等課程。呂教授從事資訊技術教學,秉持學以致用理念,為了讓測量系學生瞭解跨領域資訊技術的重要性,潛心教學方法之研究,創造互動與科技並重的教學特色如下。
 

  • 營造多元互動氣份:傳統考試並非最佳的評量依據,除了均衡比重外,更強調多樣性的課堂互動,為鼓勵學生發言,導入「線上互動工具」與「遊戲卡牌機制」輔助教學,營造自然有趣的互動學習氣份。
  • 善用資訊輔具教學:藉由測量專業課程設計大量的程式練習,並自行開發「程式自動評分系統」,透過系統直接獲得練習的具體評比,有限的時間可當面照顧有需要的同學,提升學習動機與整體成效。
  • 鼓勵國際跨域合作:課程不只吸引外系學生,「全英授課」的研究所課程更吸引不少外籍學生,重視不同背景與不同國籍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進而培養國際視野與跳脫舒適圈的跨領域精神。


  呂教授相信與學生保持共同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自己的信任感,保持專業、耐心與熱情,必能成就永續的百年樹人志業。

 

李博明副教授

  • 服務單位: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 最高學歷: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3D建模與快速成型實務專題、作業系統實務、VLSI分析與模擬等

教學成就事蹟:

  李博明老師目前任職於南臺科技大學電子系,自93年2月起至南臺科技大學服務,截至目前已有15年的教學經驗。一開始不了解什麼是技職教育,所以來南臺任教後面臨技職體系與一般傳統大學教育方式的不同,個人也是在這邊一邊教學,一邊從教學中學習如何帶領學生。從不了解技職教育到榮獲 IEET 教學傑出獎,這十幾年來與學生教學相長,自己也獲益良多。
  在教學上個人發現要帶領技職體系的學生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因此我希望學生拿紅帽認證工程師的國際證照,我就自己先考這張證照出來給學生看,我開設一門「智慧車用機電整合系統應用專題」的課程,我就把自己的車開來拆給學生看。其它課程亦是由自己作起帶領學生。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獲得學校及校外的肯定,自從2006年獲得工學院教學優良教師起陸續獲得校內每年的教學優良獎項如院級、校級教學甲等獎等,2018年更獲得校級教學特優獎。
  除了校內教學獎項外,個人亦獲得底下校外教學獎項:
2018年臺南市107年度SUPER教師獎
2018年全國 SUPER 教師大專組首獎
以及這次獲得的 IEET 教學傑出獎。
  未來教學仍將秉持初衷,為國內的技職教育盡一份心力,傳承個人經驗給未來的年輕人。

 

李榮三教授

  • 服務單位: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最高學歷: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密碼學、高等密碼學、資訊網路、資訊保密與安全等

教學成就事蹟:

  李榮三教授自任教於逢甲大學已十年有餘,專業領域在於資訊安全、密碼學、無線通訊與影像處理,主要教授過「計算機概論」、「密碼學」、「演算法」等課程。在教學部分,上課前,總喜歡與助教們一同規劃教學活動,內容盡可能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且會依據當學期同學的學術背景、學習程度而改變課程難易度。上課中,則喜歡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文謅謅的理論或是工程技術,此外,更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採用一系列的遊戲、競賽來達到「教與學」的對話,有來有往方知學習成效,以便即時修正進度及難易度。上課後,除了給予適當的課後輔導外,也訓練一批研究生助教,使得能用透過社群媒體達到遠端線上輔導。
  近年學生獲得資訊的管道日漸多元,也造成了學習氛圍的丕變,授業者也督促自己與時俱進地調整授課內容及方式。每一學期開學前除了思考如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課程獲得知識外,也積極思考在該門課程當中,如何誘導學生從中產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幸運地,曾獲得逢甲大學教學優良教師與優良導師鼓勵,助教們與自己的用心,學生有感受到。

 

杜翌群副教授

  • 服務單位: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 最高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
  • 教授課程:數位系統設計實務、醫療器材創新設計、醫療影像成像系統等

教學成就事蹟:

  杜翌群老師自2013年開始任教於南臺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至今曾連續三年榮獲校級教學優良教師(103-105學年度)、六次全校績優導師(102-106學年度)、當選2017年南臺風雲人物獎;以及多項全國性教學獎項之肯定,如2016年教育部友善校園獎南區優秀導師、2017年全國SUPER教師評審團特別獎與臺南市SUPER教師大專組首獎、2018年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金鐸獎等。
  杜老師重視PBL教學,導入「創意歸納」與「同儕競扶」的教學概念,以實際臨床或照護需求為發想並融入業界資源,訓練學生跨領域合作能力。從設計、市場佈局、並打造具功能性的雛型成品,來完成各項課程目標。藉此讓學生與產業緊密鏈結,無形中也媒合許多工作與創業機會。至今杜老師指導學生參與各項競賽已獲獎逾百件、總獎金超過490萬元;其中更連續兩年榮獲科技部FITI創業潛力獎(2015年)與創業傑出獎(2016年)),並獲得業界青睞成立2家新創公司。
  杜老師多元的教學鏈結模式,於教學中導入產學合作、研究開發、創新創業,再將相關成果做為翻轉教學之量能,引導學生們適性發展、盡早確認人生目標、保持抗壓性並具備同理心,建立起學習上的正向循環。杜老師期盼每位學生畢業後,都能有一雙強壯的羽翼,展翅迎接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侯建良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 最高學歷: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物流管理、製造系統與自動化等

教學成就事蹟:

  整體教學理念:
  身為商管、工程課程的老師,侯建良老師秉持的主要信念為:「讓學生在具高度參與感的教學環境下,以貼近實務情境、投入虛擬運作的方式來學習商管+工程領域的課程,讓學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 理念一:具高度參與感的教學環境:
      侯老師熟記每位學生,並透過社群環境讓學生參與相關新聞的評論、生活性的Bonus Exercise、設計具參與性的競賽、…,讓學生在課程中具有高度參與感。此外,侯老師並親自批閱作業、考卷,以精確掌握學生個別性之學習特質與成果。
  • 理念二:貼近實務情境:
    侯老師透過親和的教材/教案呈現(透過錄影、拍照、動畫、圖像式筆記)、系統化實務作業設計、並善用學生習慣的社群環境提供最新產業時事資訊,來提高學生在課程中、課程後深刻理解實務情境。
  • 理念三:投入虛擬運作:
    侯老師在各式工程、商管課程設計實作(電子商務店面/宅配公司經營、國際商品訂購與追蹤等),讓學生實際投入虛擬產業情境運作中;侯老師並不斷思考實作目標,調整實作情境的範疇。
  • 過去教學相關肯定:
    • 新竹市政府麻辣鮮師表揚
    • 清華大學工學院院傑出教學獎教師
    • 清華大學校傑出教學獎教師
    • 多次受邀於教學研討會、教學卓越計畫中進行經驗分享

 

桑慧敏特聘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 最高學歷: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機率與統計應用、數據智能化解析、品質管制、系統模擬等

教學成就事蹟:

  桑老師教學:醍醐灌頂,終身牢記
桑慧敏老師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的特聘教授,其創意的教學方法獲得IEET 2019傑出教學獎。慧敏老師將20年統計教學心得寫成「一生受用的統計學」一書,近年更將創意教學推廣到台灣工業界。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慧學校經理人班邀請慧敏老師演講,至今已邀約6次,且演講時間從3增加到6個小時。「言之有物、有理、有味」是經理人對桑教授生動與啟發演講的評語,更有經理人評語「感受幸福味」。
  慧敏老師認為教學最終目標是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以指導大學專題進行產業界實際問題為例。2017與 2018一共收了6組學生。他們在校成績很多是C級,但在慧敏老師指導下全都獲得專題特優或佳作。這些成功專題事件可說是慧敏老師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成功的教法」的最好見證。
  慧敏老師教學方法是著重「系統思維」而非「細節思維」;也就是「問題導向」而非「方法導向」。對於公式與觀念,慧敏老師的教法是著重「0 到1」(創意與發想),而非「1到多」(將資料帶到公式去練習演算)。許多學生在學期末對慧敏老師說:「謝謝老師,把我變聰明了!」慧敏老師笑著說:「我只是把原本聰明的你找回來了」。
  慧敏老師以「以終為始」來落實系統思維。「以終為始」就是先從最「終」要解決的生活案例為「始」,再牽引學生到理論的國度。慧敏老師授課多是理論課程,第一天上課就對學生說:理論是無限個實例,讓學生明白理論的價值。讓學生驚艷的是慧敏老師「讓理論可口好消化」多元且有趣的教法,包括
  (1)以耳熟能詳的簡短歌詞表達各章節精神
  (2)以圖形、對比與比喻方式分辨新舊概念
  (3)設計動手的實驗引導學生感受理論的涵義等
  學生對慧敏老師教學的評語是「傳統教學:霧裡看花,課後忘記;桑老師教學:醍醐灌頂,終身牢記」。

 

黃尹男副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最高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土木結構與環境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材料力學、應用力學、土木工程基本實作等

教學成就事蹟:

  黃尹男副教授自2011年開始在台大土木系任教,102學年度即獲台大教學優良獎,103學年度更獲教學傑出獎。黃老師在台大土木系大學部開授課程包括應用力學、材料力學、以及大一下基石(Cornerstone)實作課程「土木工程基本實作」。「基本實作」課程讓修課同學們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體驗從工程設計、模型實作、載重測試、到成果發表的過程,並以做中學的模式,促進同學對於自身能力的瞭解與探索,並激發同學們對於土木系核心課程的學習動機。材料力學搭配黃老師自行錄製之課程影片進行翻轉教學,上課時的課堂練習活動,加強同學小組討論與思考的學習經驗,深化對於理論的瞭解。黃老師的影片也同步於台大開放式課程及台大Coursera兩個系統公開上線,其中在台大開放式課程之影片已累積將近20萬的點擊次數,長期進入該網站「熱門點閱」名單中,影響範圍擴及需修習材料力學的諸多大專院校系所。黃老師近年來已先後受邀在不同的機關及大專院校進行20餘場教學相關之專題演講,與各校老師交流心得。
  黃老師自103學年起,先後在台大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擔任教學科技組及教師發展組組長,共長達4年時間。推動台大開放式課程、台大新進教師研習營、教學助理之訓練、考核與獎勵等工作。在國際參與方面,黃老師於103年至105年之間,擔任全球開放教育聯盟(Open Education Consortium, OEC)理事,與來自全球其餘十餘位理事共同推動數位、線上開放式課程、免費教科書等相關事宜,也維持台灣在國際開放式課程社群中的能見度。

 

楊秉祥教授

  • 服務單位: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最高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機械設計原理、應用生物力學、人體神經力學、生醫科技創新設計等

教學成就事蹟:

  「教學」是楊秉祥教授的職志,對教學有著高度熱情,會以自身持續學習增加深度及廣度,並務求對其所教充分瞭解。教學理念在於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利用生活周遭問題引發學生對主題的同理與興趣,在課堂中以豐富有趣的師生互動來鼓勵學生思考及發問,並用問題引導學生從實作中學習建立跨領域的思維和團隊合作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信與專業負責的態度。
  因應未來技術與環境的快速變遷,「教學」不應僅以教授學生基本能力為終極目標,須同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定義及解決嶄新問題之能力。因此楊教授經常開發創新之教學方法及策略,涵蓋機械專業、生物力學、輔具與醫療器材開發、創新技術智權及商業規劃等跨領域範疇,並積極訓練新一代教師與助教。他的教學熱忱與創新教學方法獲得多次交通大學優良教學獎和工學院傑出教學獎肯定,並常獲邀至國際研討會與國內外知名大學,例如東京理科大學與史丹佛大學,分享教學經驗與方法。
  楊教授的指導鏈結學生的學理與應用,其帶領團隊曾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肯定,例如2015年Stanford Design Challenge 史丹佛銀髮設計競賽全球第三名、台灣生醫暨新農業選秀大賽生醫組潛力新秀獎,第九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參獎、第十二屆國家新創獎、獲選進入全球最大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等。

 

蘇景暉教授

  • 服務單位:龍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 教授課程:數位控制、電路學、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與實作等

教學成就事蹟:

  蘇景暉教授自2008年起,便投入以「競賽」為導向的實作技術教學歷程。電腦鼠(Micromouse)與競速自走車(Robotrace)等智慧輪型機器人的國際競賽,就是共同和學生一起選定以技術為主的比賽項目。
  對於技職體系的學生而言,為了完成一組自行打造的智慧輪型機器人,除了必須在電子零件選用、動力結構設計、三維快速原型製作、印刷電路板設計、嵌入式控制系統等硬體技術上,具備統整的能力外,在紅外光、陀螺儀與加速規等感測器的特性校正、數位伺服控制、運動路徑規劃、迷宮演算法等韌體程式的實作,也都是競賽登頂的終極目標中,必須時時打磨的技術細節。這樣以競賽為導向,累積技術整合能力與經驗的歷程,相對於課堂上的學習,更能提供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
  10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努力,除了贏得許多國內賽的冠軍外,也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取得前三名的成績,甚至完成日本國際賽連霸(電腦鼠 2015-2016、競速自走車2011-2012),還有美國電腦鼠國際賽連霸(2016-2017)的紀錄。
  這一段以「競賽」為導向的學習歷程,蘇景暉教授除了有學生的努力與陪伴、國際選手的知識交流與分享、產業界廠商的支持與贊助外,更重要的是來自教育部對國際性技藝競賽的支持與鼓勵,才能讓這樣有別於傳統的分科學習方式,能夠持續發生。蘇景暉教授也期許自己能繼續扮演好陪伴與支持學生的角色,為國家的人才培育盡一份心力。